合肥北大青鳥:大數據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
2019-01-08 17:00供稿中心:北大青鳥編輯
這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,各行各業都開始互聯網化,所以大數據在當今時代是不容忽視的,說起大數據,我們一定要了解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,下面合肥北大青鳥的劉老師給你做個詳細介紹吧。
在原始社會,教育的主流是小范圍、個性化的教育。在古代的時候,實行的是私塾制,師傅會帶領徒弟學習。譬如孔子門下有七十二賢士,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,孔子會根據弟子們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。工業社會以后,開始把教學內容分為不同的學科,按照班開設不同的課程,然后進行統一授課。這種授課方式大規模、大范圍地提高了教育的覆蓋面,但是失去了個性化教學的優勢。可以說,教育的互聯網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個性化和教育的高覆蓋率。
那么,該如何將大數據運用到教育行業呢?
1、變化
在大數據時代,教師的工作不再簡單的是知識傳授,而是將知識的輸出形式變得多樣化,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。將統 形式、集體化的教學轉變為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。也就是說在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前提下,將知識進行遷移、整合并進行傳授。
2、精準滿足需求
這里所說的精準滿足用戶需求,就是說要將教育信息及時的傳送給有需求的用戶。譬如一個學生近期要進行英語培訓,那么有關英語培訓的信息會及時的傳送給該學生。根據用戶的學習習慣、生活習慣會有一個智能的數據匹配,這樣一來,該用戶所收到的資訊和信息也正是自己所需求的。
3、精準進行廣告投放
在大數據時代,用戶的的行為習慣很容易通過一些數據分析推測出來。一些教育及培訓機構可以通過數據分析,將用戶進行鎖定進行廣告的投放。譬如用戶打開手機的頻次以及用戶在某一時間段的習慣性行為。通過大數據可以將自己的廣告精準投放給需求的用戶。
除此之外,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,還給我們帶來發展個性化的機會,可以說在教育學上是有非常大的意義的。那些所謂的學習不好的學生,如果他們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特長,同樣發揮其特長,不再是標準化的教育。
大數據技術可以在教育平臺上跟蹤和關注老師和學生的教學、學習過程,記錄老師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課下行為的數字化痕跡,通過在教育活動中點滴微觀行為的捕捉,為教育管理機構、學校、老師和家長提供較直接、客觀、準確的教育結果評價等。
可以說,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是當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。